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记述,水晶“辛寒无毒”,主治“惊悸心热”,还能治疗“肺痈吐脓、咳逆上气”,能“安心明目、去赤眼、熨热肿、”“益毛发、悦颜色。”
水晶: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记载:水晶幸寒无毒,主治惊悸心热,安心明目,西方人根据现代科学实验得出结论,水晶能宁神静气,启发兴智,刺激记忆,凝聚力量,转换运程,调节精神生活,平衡内心世界,感应宇宙万物.
水晶宝石是宝石中的精灵,我国古代称之为“水精”“千年冰”“玉晶”“菩萨王”等。? 水晶在矿物学中属石英,化学成分为二氧化硅。因其为洁净、明亮、透彻晶体而称为“水晶”。? 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载:水晶“辛寒无毒”,主治“惊悸心热,能安心明目,去赤眼,慰热肿摩翳障”还能治疗“肺痛吐脓,咳逆上气”,“益毛发,悦颜色”,久用则可“轻身延年“。
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《本草綱目》中說,水晶“辛寒無毒”,主治“驚悸心熱”、能“安心明目、去赤眼,熨熱腫”等。還可治療“肺癰吐膿、咳逆上氣”、“益毛髮、悅顏色”等,具有極其重要的醫療功能。
早在公元前3500年,古埃及人就已在阿斯旺附近开采水晶矿藏了。我国古人知道水晶产于地下,也藏于山中,宋代蔡绦在《铁围山丛谈》中说: “政和间,伊阳太和山崩出水晶,以木匣贮进数百匣,据此自是石中所产”。 我国更有水晶“南白北黑”的说法,《格古要论》载:“南方水晶白,北方水晶黑,信州水晶浊。”
海南《琼州志》载:“水晶石有五色,清澈如冰梢月出。五指山盛产水晶,如拳、如杯、晶莹圆彻。”海南水晶的形成时期属于中生代的白垩纪,距今约有7000万年。
。 中国古籍《事物绀珠》载:“紫水晶出林邑国”。林邑国即越南古称。蒙古以茶晶为贵,故俗称“蒙古茶(晶)”。
。希腊人更相信紫水晶能使人饮酒不醉,称为(不醉石);事实上,紫水晶的原文 AMETHYST乃源自希腊文AMETHUSTOS,意思就是(不醉)。?
在我国,对天然水晶的药用价值的认识由来已久。在古代,人们认为它可以辟邪、护身、带来幸福和长寿,可以解毒和避免受伤。在隋代,人们已用天然水晶入药治病。据《隋书》记载,隋代梁彦光7岁那年,他时任荆州刺史的父亲身患重病,急需紫石英(紫水晶)方可治愈;为此,梁彦光遍寻此石,几经周折,终于寻得并治好了父亲的病;当时的皇帝为其孝心所感动,称他“慕高川而仰止,闻清风自励”的人。
而要说系统地介绍天然水晶的药用价值,当属明代的李时珍。他在《本草纲目》中清楚地指出:水晶辛寒无毒,主治惊悸心热,能安心明目,去眼火,烫热肿,摩医障,可治疗肺痛肚胀,咳逆上气,溢毛发,悦颜色,用可益寿延年。到了清代,不少人便应用中医的阴阳五行的理论,以戴水晶或茶色的眼镜来清除眼火,养目养神;他们认为,眼睛是肝脏在身体表面的开窍之处,眼睛与肝脏皆属木,木能生火,故肝火使眼睛变黄变性;水能克火,水能生木,水晶为至阴凉的水之精,故能养目除火。
近几年,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,人们对水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,据科学研究发现,天然水晶除上述的药用价值外,还具有传送能量及接收和储存的功效;对精神恍惚、生理失调、心理压力过重等症状,可以起到调节作用。